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头条热点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90年代,农村真有“赊刀人”吗?老人说有,年轻人:以讹传讹罢了

    信息发布者:sdwflqsw_jrzc8rlr9dy
    2020-01-19 19:53:51    来源:快资讯   转载

    拜生活为师昨天09:53



    农村这些年紧追城市的脚步,也在快速的推行着新农村现代化的建设,在农村以摧枯拉朽之势发展的时候,很多以前农村特有的习俗都逐渐的被时代遗忘和淘汰了,而且农村现在就出现了比较明显的代差,尤其是年轻人和村子里边的老人间表现更为明显。就拿消费观来说吧,农村的老人觉得赚钱了,除了满足正常的开销外,需要把其中的一部分存起来,因为谁也保不齐会遇到什么急事,到时候真用钱了就能拿出来,不用太手足无措。对于这种的观念,农村的小年轻根本听不进去,也不赞成,因为在他们看来,挣钱就是为生活服务的,如果把辛苦挣来的钱都存到账户里边躺着睡觉,那和没有打工没有挣钱有什么区别呢?其实不仅仅是在经济观念上,农村的老一辈和年轻人出现了分歧,在很多观念上都不一样了。

    大图模式

    以农村的传统家庭礼仪来说吧,老人如果不拿筷子,不上桌的话,后辈们是需要在一旁等着,这体现了后辈子孙对家里长辈的尊重,可现在农村的小年轻可顾不得那么多,到家了就像是“土匪”一样,自己想吃什么就吃什么,只顾自己,要么是躺在沙发上玩手机,对于长辈是否吃饭关注的还真不多。回到农村走一走,90年代,农村的80后们围着村里的老大爷们听故事的画面再也看不到了,因为如今那些老大爷们讲出来的东西很多农村的小年轻根本不信,甚至会觉得荒唐,也不稀罕去听。比方说最近听到了村里的老人讲“赊刀人”,身为一个出身农村的编者,我听的一愣一愣的,但身旁的95后伙伴却全程都在笑,完全不以为然,直到我们在村子里采访结束,他突然跟我说“估计就是农民以讹传讹罢了”。

    大图模式

    为了彻底搞清楚是不是以讹传讹,我特地又问了村子里边比较年长的农民赵大爷,他一再肯定“真的有,确实有!”。据村里的赵大爷讲农村最后出现“赊刀人”就是大约30年前的90年代了,那时候虽然农村经济已经有了明显的起色,但农民普遍还是比较囊中羞涩的,再加上那时候很多农民都要孩子的观念还没彻底扭转过来,这也让本已比较紧张的家庭资源更紧张了,有时候家里做饭用的大铁锅破了个小洞,农民都只能用红薯粉或者是免费给堵上,继续用。

    大图模式

    这时候,村子里出现了一些比较独特的行走商人。为什么说独特呢?这倒不是因为这些人卖的东西独特,而是卖东西的方式很独特,说白了这些人的东西不要钱,农民只要需要,然后签个名字就能领回家用。那时候农村民风淳朴,农民也都不敢占这从天而降的便宜。这些行走商人也看到了农民的犹豫不决,所以就告诉围观的农民其实并不是他们的东西不卖,而是卖在以后,说白了,现在不收钱不代表以后不收钱。

    大图模式

    那到底什么时候该收钱呢?这些人一般会留下“箴言”,说是等这些应验的时候,就让农民备好钱财,等他们上门来收。对于他们留下的“箴言”,赵大爷至今还印象深刻,说的是“有房没人住,有衣没人穿,农村少人烟”,现在来看,确实应验了,赵大爷言之凿凿的说,“农村现在人都出去打工了,村子里边大都十室九空,这可不就是有房没人住,有衣没人穿,农村少人烟嘛”。当然了,每次“赊刀人”留下的箴言都不一样,还有人说“房百万,牛羊上千”,现在看来的话,其实也都已经应验了。编者又问赵大爷,那为什么这么些年过去了,那些人再也没回来过?赵大爷说他也不知道,但据比他年龄还大的老人说这些人境界很高,就是为了帮农民,不在乎那点钱。

    大图模式

    不过对于“以讹传讹”的说法,赵大爷不以为然,他觉得这是农村的一种比较传统的行当而已,就像农村里边出现过很多现在已经消失了的行当,难道都是以讹传讹吗?至于说曾经的“赊刀人”是不是真那么神,随着赊刀人逐渐消失,也很难再找出来答案了,只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了。对此,你是怎么看的呢?欢迎留言,分享,评论,让更多的农民都能看到。如果您有“赊刀人”的情况,也欢迎私信或留言告诉我们。
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